文章大全 《窗前明月,咣》上线,是八个编剧两个导演一坨屎,还是发癫神作
首页 文章大全 《窗前明月,咣》上线,是八个编剧两个导演一坨屎,还是发癫神作

《窗前明月,咣》上线,是八个编剧两个导演一坨屎,还是发癫神作

2月22日,电影《窗前明月,咣!》在多家正版视频平台上线。这部电影院线上映的时候,口碑不好,无论是豆瓣,还是售票的那几家平台,都没有形成好的评分,显然,影迷们认为它是烂片。票房方面,这部电影最终卖了3982.5万元,只能算凑合。

费翔、左凌峰、傅菁、马东锡、宋小宝、黄小蕾、黄才伦等多位知名演员的出演,让这部电影院线上映之前,还是惹来了不少期待值的。但是,院线上映之后,这口碑,又劝退了大量影迷。如今,该片正版视频平台上线,可以免费看了。它到底是部分影迷说的“八个编剧两个导演一坨屎”呢,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作品呢?

已经花钱看过这部电影的影迷,确实给了不少的辣评。这部电影,是根据雷·库内的《Out of Order》改编而来的。雷·库内的这个作品,在欧洲那边,有着不错的知名度。在咱们中国这边,好像是改编过一个话剧。而这次的电影,则是根据话剧为前提,进行的另一次影视化改编。这次的电影化改编,确实用了八位编剧,和两位导演。编剧当中,第一署名编剧述评,知名度最高。我读过不少述评老师的作品,印象当中,他写擦边球小说很有一些意思。

述评老师写过《让子弹飞》等作品,姜文的好多电影作品,述评老师都是编剧。姜文的电影,也有不少的荤段子,是比较“发癫”的那种。姜文的电影,有时候蛮刺激影迷的,让很多人亢奋。有时候,又让这些影迷觉得没意思,故弄玄虚。姜文和述评,是相同或者说相似的创作风格。要不,他俩老合作呢。

说这部《窗前明月·咣!》是八个编剧两个导演搞出来的一坨屎,我能理解影迷们的这种恶评。如果按照纯理智的审美方向来看,这部电影确实无法自圆其说。尤其是这种架空的地域和时代背景的电影,搞了前边那么多闹剧之后,最后又来一个维护法律正义的底子,多少让人觉得,有点故弄玄虚的意思。严肃的影视文学作品,肯定不会这么搞。

雷·库内的原作,讽刺力度更强,用的也不是律师和职员的主角设定。其实,国外好多作品,咱们国内都看不到。很多懂英语、法语的编剧和导演们,利用能够去国外的机会,看了不少的外国作品,然后就拿回来,西学中用。有用得好的,成了大师。也有用的不好的,就成了大家说的“一坨屎”。

欧洲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,有一种比较需要注意的艺术特征,那便是“发癫”。不知道这个词用的是否准确。我们用哲学话语讲,则应该是“酒神性格”。如果按照哲学的路子来追忆欧洲文学影视作品当中这种“发癫”气质源自何处的话,应该可以一直追到古希腊时期的巴库斯和狄奥尼索斯等处。

巴库斯和狄奥尼索斯的哲学,讲起来,有很多,我这篇文章,不是做哲学科普的,只是讲影视评论的,不巧,碰到了这个哲学问题。简单一点讲,这些古希腊的哲学,给“发癫”找到了合理性。或者是,“发癫”本身,便是哲学的一种。他们认为,这种“激情状态”(还是要看原英文,因为这个翻译依旧不够对应本意),是“神进入到了崇拜者的体内,崇拜者相信自己已经与神合而为一”。

激情状态,和理性状态,是相互对应存在的。后来,欧洲的很多哲学家,都讲这两个状态的对应存在关系。尤其是尼采。欧洲的好多文学和影视作品,也喜欢在“发癫”当中,找很多乐子的同时,力图实现一点“神性”的东西。我这里说的“神性”,可不是什么怪力乱神之类的,而是一种超越人的自然力量。好多哲学认为,越是“发癫”,越是接近这种超越人的自然力量。

在咱们中国,“发癫”这东西,就不太好控制,出来的作品,就不容易获得好口碑。述评老师带着剩下几位编剧搞出来的这部《窗前明月·咣!》在创作意图上,就是通过“发癫”来接近超越人的自然力量或者说规律。但“颠儿”起来之后,让影迷们觉得是闹剧了,最后的超越人的自然力量或者规律,把控的也不好。

咱们中国讲故事的时候,好像不太有“酒神文化”(好像又不太通俗了,用“发癫”也凑合,虽然语义上不准确)的东西。咱们写诗的时候,似乎可以进入到这种“发癫”状态。写小说和影视剧的时候,容易理智占上风。真“发癫”的小说和影视作品,还是有意思的。只是这部,“发癫”的水准不够罢了。(文/马庆云)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漂白》替身遭车辆碰撞引争议 本尊回应:已经恢复正常生活
下一篇
感谢267000000 位观众!《哪吒2》晒130亿票房海报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