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大全 入选世界影史百大最佳电影,《花样年华》重映为何引争议?
首页 文章大全 入选世界影史百大最佳电影,《花样年华》重映为何引争议?

入选世界影史百大最佳电影,《花样年华》重映为何引争议?

掌握一手影讯,赢取各类免费电影福利

点进公众号主页后,仅需两步

文|一昂

王家卫导演的《花样年华》25周年导演特别版上映,宣传主打导演特别增加了5分钟时长的内容,同时强调了影片“限量供应”—— 该版本仅在影院上映,后续不会再上线流媒体

影片选择在2月14日情人节上映,结合节日氛围,也为影片赚足噱头, 首日票房超近2100万,占据了预测总票房的三分之一

可见, 档期为这部影片或多或少带来了票房加成

影片于2月14日19:19进行了“我愿意”特殊场活动,并做了特别的定帧——映后将播放王家卫导演定制的情人节告白,并 在结尾定帧“我愿意”画面,供观众手持周边透卡,拍摄银幕进行互动打卡。

这个模式下,也出现非常有趣的情况,在《花样年华》特殊场结束的时候,很多观众开始举起手机拍摄大银幕。没错, 这是官方允许拍摄的内容,让观众堂堂正正进行了一次“屏摄”

这一活动满足了很多观众的“朋友圈需求”。

只是这一形式引起了不少影迷的争论声,这种对仪式感的追求,是否同样破坏了观影氛围。在屏摄反复被讨论的当下,这种方式是否中和了观影秩序背后的争议呢?

《花样年华》的仪式有效吗?

不可否认,《花样年华》推出的这种特别场模式在发行宣传上是有效的。

当天,很多观众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拿着道具拍摄大银幕的照片,完成了一次观影“打卡”。 在屏摄打卡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,电影片方似乎以这个方式柔和了当下的屏摄争议。

影片发行方通过这种落地下沉的方式,尽可能吸引更多观众前往影院观影。虽然方式得到了票房的有效回应,但相应的是, 影片在猫眼平台的评分已经跌至8.9分,“看不懂”“抽象”等内容成为该片的评论区的关键词。

而在此之前,该片在很多影迷心中,是一部近乎满分的佳作,豆瓣至今保持在8.8分,片方更是在电影海报上,非常有底气地打出了“世界影史百大最佳电影”的媒体评价。

这种结果导向,同比于电影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零点“一吻跨年”的营销模式, 最终普通观众更热衷仪式感本身

时隔多年,这类仪式感营销依旧见效。大家反复讨论如何让受众为艺术电影买单,同时理解电影的深意。

这一命题始终没有定论,只是对于《花样年华》本身就是慢节奏的影片,对短视频思维影响的观众而言,这种仪式营销并不能有效实现影片口碑的健康扩散

正如影片特别场片尾打卡的事件本身,片方试图用“限量”去强化形式本身,同时呼应此次上映版本的稀缺性。

从规则来看,该活动仅限在2046家影院进行。在影片放映结束后,银幕将播放王家卫导演定制的情人节告白。据参加了该活动场的小飞表示,这一段是在这版影片之后,紧接了一段王家卫的特辑花絮,直到最后定格画面红底是“我愿意”。

小七参加了该场次的观影团,她告诉我们,观影团的微信群里,有相关负责人有提醒大家可以拿票根拍照, “现场并没太多人拍,并不知道是官方行为,还以为观影团整活儿,潜意识觉得这算屏摄。”即便后续知道这是官方行为,她表示即便如此,不一定会真的拍照打卡, 觉得和电影的气质不搭

相反,在小飞看来, 这种方式倒是能中和了观众想拍照打卡的行为逻辑,“只是一张定帧画面,不涉及任何剧透,也不会造成版权问题。”

而影迷晓峰并不认同, 他认为在屏摄现象都没有改善的当下,通过这种方式去营销,会进一步混淆观众对屏摄的概念理解,“反而助长了一部分人追求屏摄的气焰。”

《花样年华》之外呢?

为电影设置专门的摄影打卡点,《花样年华》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早在跨年档的《“骗骗”喜欢你》中,就曾推出烟花泡泡场,零点时伴随着满场的泡泡,以及大银幕里的烟花画面,观众开始完成属于自己的跨年打卡。在影片的官方视频平台,该仪式就配合了电影里的烟花画面,完成了观众的跨年打卡。

这种官方对于屏摄允诺的行为,更像是一种观众完成“我在电影院看过《xxx》”的观光打卡行为

此前,就影院屏摄的争议,不少观众就认为,既然自己已经买票了,为什么不能在影院拍照,进行打卡朋友圈的行为。而 这种行为就如同预制菜,预制打卡点供观众拍照。

回归屏摄本身,争议何在呢?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》第三十一条规定:未经权利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。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,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,并要求其删除;对拒不听从的,有权要求其离场。

就目前的官方条例来看, 如果只是在影院拍照,且不作商用的话,并未构成绝对的侵权行为。但是,对于常年呼吁抵制屏摄的影迷而言,屏摄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观影氛围。

晓峰谈到,观影过程中,周围如果有人拿出手机拍照,那个光势必会影响观影体验。在电影院观影是一个非常沉浸式的行为,如果打破沉浸体验,那么折损就会非常大。

不仅如此,晓峰特别向我们指出,在每一张电影票背后其实都明确写着影厅内禁止拍照的话术。

同时从事电影宣传工作的晓峰,他告诉我们, 虽然现在很多片方会在映前强调禁止屏摄,但是每每上映后,总会有一些营销号,或者外围宣传中,或多或少将屏摄内容进行传播,“从宣传角度来看,因为宣传节奏尚未流出相关画面,只能通过这种手段以路人视角传播,使其进一步完成发酵,但深究背后,本质就是就不合理。”

这种情况并非只出现在国内。

去年年底,70mm胶片IMAX版《星际穿越》重映时,社交平台出现不少屏摄内容,就连官方转发了相关屏摄内容。有相关博主表示,活动方在影院门口有相关公告,允许拍摄5张以内《星际穿越》IMAX的静态照片,目的就是为了展示该版本的震撼画面,以作宣传作用。

片方本质希望用这种打卡的方式刺激观众映后的二次传播,加强观众的观影仪式。

回到《花样年华》,或者《“骗骗”喜欢你》, 虽然片方预制了屏摄打卡点,但并不能真正满足那些想屏摄的观众,我们依旧能在社交平台,看到不少影片中其他画面内容。

可见,虽然定点打卡能推广影片内容,但 就尚未很好解决处理屏摄问题的当下,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推动文明观影。

放眼未来,这种模式是否值得推广仍有待商榷, 只是肯定的是,影片在保证一部分观众观影仪式感的同时,也应该与媒体共同强化文明观影的规范,在两者之中,不断探索出最佳的宣传方式。

/ MORE /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演员李嘉铭刘泳希官宣离婚 互祝对方未来幸福
下一篇
原创 一天两套顶级高定加持?姚晨备受国际电影节青睐早有预兆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